
秋天的貢寮,空氣總帶著一種柔軟又清新的味道,
海鹽的微咸與山野的清香交織,輕輕撫過肌膚,也撩動心底的寧靜。
這次,我跟隨「品味貢寮」,走進一場正宗的開蘭小旅行,
不只是看山看海,而是將感官打開,
用眼睛、耳朵、舌尖、手感,慢慢收編這裡的每一個細節。
貢寮,位於東北角,不應該只是旅人匆匆路過的地方,
也不只是音樂祭或沙雕節的背景,它更像一個低語有深度旅遊的地方,
需要放慢腳步,靜靜傾聽,才能感受到它的脈動與故事。
這一天的貢寮,有風的輕撫,也有雨的細語;有野餐的暖意,
也有海浪的溫柔;有山間的靜謐,也有自然裡隱約的生活氣息。
無論你是親子同遊、好友相伴,還是單純想找一片可以喘息的空間,
貢寮都會悄悄為你打開屬於你的節奏,留下一段只屬於你的回憶。
品味貢寮 阿松檳榔烘焙坊 從檳榔攤到烘焙店

品味貢寮開蘭小旅行,第一站是位於澳底百年大廟仁和宮對面的阿松檳榔烘焙坊,
光聽名字,以為是檳榔攤,結果卻是烘焙坊也是貢寮的特色選物「阿松商行」。
阿松檳榔烘焙坊的創辦人林愛花,是個對手作充滿熱情的女子;
原本家裡經營的是澳底老字號的「阿松檳榔」,後來因為熱愛烘焙,
也想讓更多人透過食物認識貢寮這片土地,大膽轉型,
把老店變成「阿松檳榔烘焙坊」,讓原本的海味人生多了甜點的香氣。
阿松檳榔烘焙坊除了可以品嘗手工烘焙,更特別的是,
愛花還會帶大家走向澳底的潮間帶走讀,親身感受海女文化的魅力。

愛花帶我們走進貢寮的澳底潮間帶,讓我們認識常見生物,
海水退去後的世界總是悄悄熱鬧起來,鵝仔菜在岩縫間輕輕擺動,
石蕁貼著礁石生長,而最惹人注目的,莫過於細長輕盈的鳳尾,
別看它外表平凡,這可是我們熟悉的石花凍的靈魂食材。

對許多人而言,到貢寮買一瓶石花凍,幾乎變成某種旅行儀式,
但這瓶透心涼的甘甜,可不是隨便煮一煮就能完成。
老一輩的人說,石花凍好不好吃,看得不是技術,而是耐心,
石花菜得「七洗七曬」,一次次用水清洗,再一遍遍在陽光下晾乾,
那是潮風、海味與耐心交織出的節奏,也是當地人世代傳承的工夫。
只有這樣反覆淬鍊後,石花菜的腥味才會被風與光徹底帶走,
留下純淨、透明、帶著海洋靈魂的石花凍原料。
品味貢寮 阿松檳榔烘焙坊 石花凍的清涼午後

聽完分享,阿松檳榔烘焙坊還有安排了石花凍 DIY 體驗,
每個人都可以親手做出屬於自己的透明小甜點。
只要把處理好的石花菜放進電鍋蒸好悶1小時,再放入冰水裡慢慢降溫,
時間一到,晶瑩的石花凍就像魔法般凝結成型。

石花凍三吃,可以先吃原味,再加入蜂蜜和洛神花或任何果醬,一起品嚐。
石花凍的滑嫩像愛玉,又比愛玉多了一份透明的海味涼意,
是一種會讓人想起夏天海風的清爽滋味。

石花凍最迷人的地方不只在於味道,它蘊含的天然膠質更是讓人驚豔,
清涼的凝凍滑上手心或臉頰,水分立刻被肌膚吸住,
像海風輕拍在臉上的那種溫柔,讓人忍不住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那種從海裡到手作的轉變,帶著自然的甘甜,成了一整天的開胃小驚喜,
那天,我們聽著愛花分享如何採集、清洗、煮煮攪攪,最後做出冰涼的石花凍,
這不只是 DIY 體驗,而是一種「在地的生活方式」。
品味貢寮 阿松商行 在麵包裡,嚐一口大海的味道

鵝仔菜,是大東北角海岸最尋常卻最迷人的綠色。
這種在潮間帶隨浪擺動的藻類,不僅富含營養,也是屬於貢寮海邊最純粹的味道。
愛花想讓甜點也能說海的故事,於是,在海洋大學協助下,
把鵝仔菜、海藻、石花凍、山藥融進烘焙裡;
這種創意,說是浪漫,其實更像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哲學,
她把大海的氣息,揉進麵粉裡;也把貢寮的溫度,烤成一塊塊會呼吸的甜點。

當地的山藥產量不多,更顯得珍貴,質地細緻、口感綿滑著稱,
煮進湯裡也能保持形狀,不輕易化散。
愛花把這份山野裡的結實與溫柔,磨進了她的「山藥米蛋糕」裡,
選用山藥搭配羽豐米研磨的米粉,以最純粹的方式烘成一塊塊的甜點。
蛋糕不像古早味的那種篷鬆,而是帶著米食特有的紮實與山藥的柔密,
咬下去是安靜而乾淨的味道,低糖低油無負擔,沒有過度堆疊的調味,
卻在朴素中越嚼越香,像是貢寮的風景:簡單,卻有屬於自己的溫度。
阿松檳榔烘焙坊,不只是賣甜點,而是把「在地的故事」、
「土地的味道」藏進日常,讓每一口都帶點溫度與回憶。
有機會來阿松商行先吃一塊山藥米蛋糕或鵝仔菜餅乾、喝一瓶石花凍,
再走到潮間帶,讓海潮告訴你:你可以慢一點、看得深一點、感得真一點。
阿松檳榔烘焙坊、阿松商行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仁和路136號
電話:02-2490-1135
FB:阿松檳榔烘焙坊、阿松商行
品味貢寮 遇見雞母嶺 水T藝術節 在梯田裡飄動的T恤


雨勢微弱,我們來到位於貢寮西北方雞母嶺,同時擁抱山巒與大海的絕景秘境,
因山中常見的雉雞、藍腹鷴,以及穿梭田間的母雞 (閩南語「雞母」) 而得名,
曾經超過兩百甲的水梯田,透過淡蘭古道北路串聯山與海,
行走其間可以感受到山丘、樹梢與海洋低語的和諧聲響一齊湧入心底。
而這片彷彿幻境般的風景,是由在地的蕭學苑老師花了十三年,
平日在台北當土木工程師,週末回雞母嶺,用雙手與時間細細雕琢而成,
一步一腳印慢慢修補回來的,石牆是他堆的,水路是他理的,
就連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轉彎、那些剛好能坐下休息的小角落,都藏著他的心意,
不是老師帶著走,真的不會知道這片土地有多少故事沉在泥土裡。

貢寮水T藝術節是在這片田野中盛大舉行的年度活動,
「水T」的命名別具意義:T與「梯」同音,
代表水梯田,而「水」在台語中有「美」的意思。
整片田野掛滿了白色 T-shirt,隨風搖曳,彷彿為梯田換上時尚服裝,
也成為最具特色的藝術裝置,每件T恤印上個人故事或創作,
風一吹,像有千言萬語在微風中被讀出。
品味貢寮 遇見雞母嶺 野餐日 山海間的慢旅日

雞母嶺真正迷人的地方,是它的「自在」,
品味貢寮特別推出「雞母嶺野餐日/慢旅日」體驗,讓人可以在藝術與自然之間,
靜靜坐下,展開一場屬於自己的午後小旅行。
野餐墊、餐點、籃子、路線,全都準備好了,你只要帶著美麗心情,
來這裡放一點生活、拾一點風景,讓山和海一起把你的疲累悄悄放走。
坐在這裡,放慢呼吸,雨水落在竹編野餐墊上,發出輕柔的滴答聲,
聽著風聲與鳥鳴,心情不知不覺柔軟了下來。

在雨天中野餐,享受阿松檳榔烘焙坊準備的在地料理:
阿松石花凍、原味山藥米蛋糕、鵝仔菜麵包漢堡、阿松九孔飯糰、山藥鵝仔菜餅乾,
每一道都在說:這就是貢寮,這就是山海的味道。
雨聲作伴,雨絲像輕煙般罩著整片山谷,田野顯得更寧靜,
梯田、山林與海景融合成一幅水墨畫。

阿松檳榔烘焙坊 鵝仔菜漢堡
阿松檳榔烘焙坊 阿松九孔飯糰、山藥米蛋糕


雨天的雞母嶺反而多了一層柔和與神秘,濕潤的空氣裡,忍不住拿起相機,
拍下眼前的愛心形狀的梯田與藝術裝置,感受這片土地的創意與包容,
藝術節與自然的融合,不僅讓人享受視覺的饗宴,
更像是在提醒每個人慢下腳步,看見身邊的美好。
品味貢寮 遇見雞母嶺 淡蘭古道 山路與海路的串連

除了梯田與藝術,淡蘭古道也是遇見雞母嶺的靈魂線索,將山路與海路串在一起,
讓遊客一次看見貢寮的里山與里海,從土地出發,把人重新帶回自然的節奏裡。
你不只是在看風景,而是透過腳步、透過泥土的觸感、透過呼吸的濕氣,
慢慢走進這片山海之間的故事裡。
沿著淡蘭古道前行,會像是在翻開一本活著的歷史書,
腳下的石階、頭頂的濕潤林蔭、遠方被薄霧輕柔包起的山形,
全都在無聲訴說著過往旅人的足跡、生活的節奏,
以及這片土地曾經的樣貌,靜靜等著你重新讀一遍。

走進小徑,會發現一座彷彿被樹木親手捧著的「鳥巢」造景,
站在鳥巢裡的那一刻,視野突然變得寬廣起來,
四周是綠意,是林木的氣味,也是屬於山林的安靜。
那種被大自然抱住的感覺,很輕、很溫柔,卻能讓人整個心都放鬆下來,
這些小巧的設計,讓雞母嶺的散步多了一份不經意的浪漫,
好像森林特地留給旅人的小驚喜,也悄悄替旅程注入溫度。


這天因為下雨,梯田因此多了一點朦朧、多了一點詩意,
山路濕滑卻清新,空氣中混著泥土與樹葉的香氣,
梯田被雨水點綴出銀色光斑,像是大地輕輕打上的珠寶。

雞母嶺的景色不是單一的,而是隨著腳步、隨著天氣、隨著光線變化而流動的,
眼前水階梯地景映照著天空與綠意,像大地的鏡子。
站在水梯田邊緣往外看,山巒緩緩鋪展,而遠方的大海像是一張深邃無邊的藍色畫布。
在梯田裡,你可以體驗最質樸的農事:春天彎下腰插秧,秋天捲起袖子割稻,
那些動作看似簡單,卻能讓人瞬間明白什麼叫做「食物從土地長出來的重量」。
遇見雞母嶺不是一個行程,而是一場與大地重新建立關係的小旅行,
讓你在一天之間,同時看見山、看見海,也看見土地如何悄悄把人心安放下來。

這裡不是刻意打造的觀光點,而是一塊被時間疼過、
被雨水洗過、被人用心守著的土地。
你會忍不住想:啊,原來台灣還有這麼美、這麼溫柔的地方。
無論是拍照、小旅行、還是單純想讓心休息一下,
雞母嶺都會用它獨有的方式,悄悄讓人愛上這片山海。
在梯田間漫步時,我們還撞見一株株盛開的金花石蒜,
金黃亮眼的花朵在濕潤綠野中特別鮮豔。
金花石蒜還有個俏皮的名字叫「忽地笑」,寓意著突如其來的喜悅與好運,
如今,花朵在雞母嶺層層梯田之間散放光芒,讓整片風景都變得更有生命力與節奏。
品味貢寮 遇見雞母嶺 從古道到手作,深入貢寮的生活體驗

離開梯田的壯闊視野後,雞母嶺還準備了傳統農村生活的體驗,
蕭學苑老師帶著我們認識筆筒樹,原來它粗糙、有節奏的枝幹,是天然的磨板。
沒想到筆筒樹也能成為料理的工具,我們使用筆筒樹磨泥板製作「憨吉貴」,
磨地瓜的聲音、煎地瓜慢慢飄起的香氣,連最簡單的動作都變得特別起來,
那份趣味與溫度,大概只有在雞母嶺才能遇見。
把剛磨好的地瓜泥煎成金黃酥脆的小餅,熱騰騰入口充滿溫暖滋味,
一口咬下,好像把雞母嶺的陽光與人情味都一起帶進嘴裡,
那種自然的甜韻,是會讓人記住的味道。

接著,我們又參加一項屬於雞母嶺的限定 DIY 體驗,將永續衣與胚布袋熱壓轉印,
讓每位遊客都能創作專屬自己的T-shirt,把藝術與環保結合,留下獨一無二的紀念。
遇見雞母嶺
地址:貢寮區美豐里16鄰雞母嶺街11號
FB:https://www.facebook.com/meetinggm
品味貢寮 一八九漁舖 食魚教育體驗 澳底漁港的海味故事

午後,我們來到澳底漁港一八九漁舖,珮玲的夫家經營「華國一八九」海釣船三十餘年,
漁舖裡擺著的不是冰得硬邦邦的冷凍海鮮,而是一尾尾剛上岸,
還保有海光與透明度的東北角現流海魚、透抽、小卷、九孔、海水白蝦、海菜、蟹等。
有趣的是,這裡不只賣海鮮,珮玲對貢寮漁獲及漁法瞭若指掌,
開發了當令食魚體驗及澳底漁港走讀,帶遊客了解澳底漁港歷史與海洋文化。

「食魚教育」真正想教的,其實不是刀工或料理秘訣,
而是希望我們能透過一條魚,看見牠身後那片更大的世界,
海洋的脈動、漁村的文化、以及永續的責任。
因為若我們什麼都吃、季節不看、大小不挑,海裡終究只會剩下空蕩蕩的沉默。

那麼,眼前常見的透抽、軟絲、小卷、魷魚、花枝,你能分得清楚嗎?
今天的體驗課程出乎意料地有趣,老師帶我們把這些「海裡同家族的小隊」
不靠專業儀器,只用眼睛和雙手,分辨出來誰是誰。
從身形比例、觸手長短、尾鰭形狀,到口感差異,每一個細節都有牠的故事,
原本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海味,竟然各有鮮明個性。
原來,學會分辨,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一種對海洋更溫柔的理解。

接著,就是最讓人期待的下廚時刻,我們把花枝、透抽、小卷,
依照它們適合的方式料理,現切、翻炒、快煎,
每一種海味都以剛好的節奏在鍋裡跳舞。
一八九漁舖瀰漫著鮮甜的海香和熱鍋升起的鍋氣,
那味道一飄出來,食慾瞬間被點亮。
最後大家圍坐下來,吃著親手料理的海鮮,那種滿足感不是一句「好吃」可以交代的,
食材本身鮮甜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知道它從哪裡來、了解該怎麼珍惜,
再用自己的雙手完成一盤料理,那份好吃,會在心裡再加一層。
從漁港邊的第一口海風開始,到漁舖裡一層層被拆解的知識,
再一路走進最後的料理時刻,整趟體驗就像一段濃縮版的海洋旅程。
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經意之間,看懂了更多,對頭足類不再只停留在名字與外型;
對餐桌上的海味,也多了一份敬意;甚至在每一道料理裡,
都能感受到漁村生活的節奏與海的呼吸。
結束時,我帶著一點鹹鹹的海風、滿腹的鮮甜,還有一個悄悄浮上心頭的感悟:
吃魚,不只是單純的味覺選擇,它是一段文化的延續、一座漁港的故事,
也是一片海能不能被好好留給未來的關鍵。
一八九漁舖
地址:新北市貢寮區延平街68-1號
電話:0981-028-554
FB:一八九漁舖
品味貢寮開蘭小旅行 從潮間帶到梯田,探索貢寮的里山里海 活動報名

「品味貢寮」是一群在地人為自己的家鄉默默聚起來的力量,
他們原本各自在山邊、海邊、田裡、街上耕耘著,但因為同樣想讓更多人看見貢寮的美好,
於是自然而然串成一張溫暖的網,成了一個屬於貢寮的地域品牌。
以山的珍味、海的鮮味、人的情味為核心,他們帶著旅人走入貢寮最真實的日常,
看見山海風景之外的生活脈動,聽見土地的故事,
也親手參與這片地方正在發生的每一種可能。
他們推動的是「深旅行」,是一種慢慢走、慢慢體會、慢慢喜歡上貢寮的方式。

「品味貢寮」把這些活動串成了一條真正的開蘭小旅行,
以淡蘭古道為主軸,讓旅人能貢寮一日遊穿梭山與海,
一次把貢寮的里山氣息、里海風景都收入心底。
你可以先到阿松檳榔烘焙坊,聞著麵香、感受海風與手作的溫度;
再走進雞母嶺,在野餐日或慢旅日裡,坐在水梯田邊,
看雲流動、聽風穿過山谷,讓自己靜靜與土地呼吸同頻;
最後到一八九漁舖,學一口海味、聽一段漁港故事。
這條山海動線,不是把景點打卡完就結束,而是讓你在步伐放慢的同時,
真正走進貢寮,走進它的節奏、它的生活、它的故事。
慢一點,看得更深;深一點,感受更真,貢寮的美,不急著告訴你,
但會在每一步、每一口、每一陣風裡,悄悄留下痕跡。
品味貢寮活動報名:
FB:品味貢寮
Line:https://portaly.cc/gongliaoway
店家/景點資訊
- 店家名稱:品味貢寮開蘭小旅行
- 所在地址:臺灣新北市貢寮區仁和路136號
- 營業時間: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00:00-24:00
- 店家電話:
評論
歡迎一起點擊星號參與評論唷!